![]() 2015年是网贷P2P平台监管元年,这一年从8月份开始流传网贷监管政策到12月份正式出台《网贷平台征求意见稿》,标志着网贷P2P平台监管纳入合法化。 在这之前,网贷平台的发展都是野蛮疯长的态势,因为各个平台竞争白热化,都想迅速圈存自己的用户群,不惜花费重金在营销推广活动方面。 这也催生了一批以薅平台羊毛的群体,那时候专门从事这个事情的人都赚了不少佣金。 我清楚记得,当时已经是网贷老大位置的陆金所,也在发力推广自己的平台,我通过猪八戒网的任务把第一次网贷投资贡献给了陆老大。 当时记得投出了总额约为11000多,算上抵扣的红包,做任务的返现,加赚取的体验金收益和投资利息收益,大概为260多元。 这种收益在2017年的现在,很难想象,大部分平台已经没有了当时的疯狂补贴,虽然拉新活动还在继续,但已经不及过去一半的收益了。 昨天我登录陆金所的新手活动,奖励的200元红包,全部用掉也需要235000元资金。 ![]() 羊毛没得薅了。 以上我举了一个最极端的例子,就是陆金所,曾经身处老大的位置还要不遗余力的花费推广拉新客户,可见当时所有平台的羊毛很丰盛。 毫不客气的说,曾经以此为业的小伙伴持有多套账户资料都赚的彭满钵满。 月入几万都不是什么难题,因为在那时候,所有的平台都在补贴拉新。 每个平台投资10000多用掉送的红包,再加体验金加息券等等,一次打新赚个二三百都是正常的。这只是一个账号的情况,若你手里有20套资料同时操作,这个量难以想象。 一个平台用20套资料投入20万本金,都可以收入五六千元。若更加胆大的选择更野蛮补贴的平台,就可能是上万元。 20平台已暴雷2个,打新也需注意风险 我在2015年用自己一个人资料加信用卡资金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打新,一共投入了20个平台,陆续进入资金越10万元左右。 ![]() 平均每个平台的收益大概在200-300元左右,通过我之前发过的网贷投资工具来管理投资资金和收益。 这些平台投资都是在2015年5月份到10月份之间操作的,昨天偶然翻开这些记录,又去网上查看查这些平台是否安在,发现已经暴雷了两家。 就是我图中标红色的部分,中祥金融和创利投,当时也是结合了收益和自己精选,认为不怎么会出问题的平台,但现在查一查这两家已经清盘了。 当然,这两家出问题都是在我成功撤资之后,并没有受到损失,但这相当说明问题就是,打新这个事情,存在风险,不容忽视。 重仓几个重点平台与持续打新收益,哪个才是最好的选择?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,都各有优劣,其实也是看待风险的抉择问题。 我能够查到的网贷投资大户以及理财达人们,有很多选择了重仓几个重点平台,结合红包的持续收益,其实还蛮可观的,而相对于持续不断的小金额资金打新,却是在收益锐减。 更为悲剧的是,同样是注册一个平台,如果你选择重仓一个,这个平台对于大额资金的投入给的奖励不少,而打新多以小额度投入为主,而现在平台对于小额投资者的奖励已经减少到看不下去的情况了。 这里主要有几个原因:第一是因为平台正规发展以后,很多运营者更加理性的认识到,对拉新的奖励并不能持续的为平台获取资金。 第二,对拉新的奖励转化为对资金投入的奖励,培养客户长期投资的习惯。 这样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,当一个平台的新手投资红包为500元甚至更高的时候,你投入的资金越多,收入红包越多。 ![]() 比如上图这个奖励,当你投入达到95000的时候,能够拿到红包380元,再加上新手标15%的年化收益率1187.5元。 这样1个月就能收益1567.5元。 所以,我在考虑与其花精力麻烦的注册10个平台投入10万元左右拿五六百的打新奖励,不如重点投入一个平台的短期。 而且这样的形式也成为众多网贷投资客选择,对平台重点考察、调研之后综合评估,然后慎重投资。 之后也将以“北先生”亲自投资考察之后的平台作为推荐投资平台主要依据,没有亲自投资过的,不会推荐。 所以,我们讲平台“打新”以数量多的形式,调整为重仓推荐单一平台的投资这样的形式来做。 频率也会以1个月1至2个平台为主,不做小羊毛的搬运工,要做重点深入的研究网贷投资的研究员。 朴实的积累本钱,精准的投资人生。 关注公众号:Mr北的财艺人生(yqz8z8),与志趣相投的人分享信用卡理财。 |